2014年中国种业公司运行态势

2022-08-05

  内容提示:孟山都种业公司从事育种研发,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10%以上,分析样本能达到40万个。

  种企众多,竞争激烈。纵观全球十大种业公司,基本以欧美系、日系公司为主。根据智研咨询的统计,到2011年8月底为止,在中国注册的外资(含合资)种子企业,已经超过了70家,这些外资企业大多以全资子/分公司、合资公司或“办事处+进口商+分销商”等形式进入。例如:美国孟山都公司(Monsanto)于2001年与中国种子集团合资成立了中国第一家经营玉米等大田作物

  的中外合资种子企业中种迪卡种子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经营孟山都专为中国玉米市场培育的迪卡系列玉米杂交良种;杜邦先锋则于2002年和2006年,先后与登海种业、敦煌种业组建合资公司,从事先玉335的制种和销售。瑞士先正达公司(Syngenta)、法国利马格兰公司(Limagrain)、荷兰瑞克斯旺种子有限公司(RijkZwaan)等都在中国组建了合资公司。除了外资种企的强力竞争外,国内的种子企业之间的竞争更是激烈,仅企业数量就多达五六千家,难免会有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而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这些企业为了在市场需求极为有限的情况下及时抢占市场,节省推广时间,盲目跟风代理品种,纷纷采用“价格战”等销售手段,导致企业间恶性竞争和无序竞争激烈,整个市场十分混乱,使全国种子企业在这种无序的市场环境中进行恶性循环。面对国内外竞争的双重压力,我国种企势必尽快提升竞争力。

  市场占有率低,竞争力总体偏弱。我国种子企业尚处于发展起步阶段。虽然目前国家十分重视种子行业发展,为种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国种子企业行业分散、市场集中度低,前十强种子企业仅占国内种子市场份额的13%;据2009年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综合发展研究所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称,全球种业十强公司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的35%,而国内种业十强公司占全球种业市场份额的比例仅为0.8%。我国主要16家内资种子公司销售收入约为5.24亿元,是中高端出厂市场份额的19.4%,但12家主要外资企业营业额却达到了11.35亿元,占中高端出厂价市场份额的42%,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种子公司竞争力总体偏弱,市场占有率低。

  科研投入不足,缺乏核心竞争力。由于我国企业自主研发育种起步较晚,市场绝大多数新品种都是由国内科研院所和国外种子公司培育出来的,而目前我国种企主要是靠特许经营和代理业务来获得新品种的。按照2009年的统计数据,我国持证种子企业有8700多家,但注册资金超过3000万元的种子公司仅有300多家,有科研能力的也就100家;而真正有科研力量的更少。我国5家A股上市种子公司2009年在研发上的投入仅4400万元,但孟山都公司2008年的研发投入高达9.8亿美元,是这5家上市公司总体的152倍。